080204、085502车辆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上传时间 :2023-03-29    浏览次数 :

张洪信,1969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型动力传动系统及其智能化。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新型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机电液多场耦合分析、多学科设计优化、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车研发等方面工作。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拥有知识产权12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论著7部,第3位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与面的关联。联系电话13573865229,邮箱qduzhx@126.com。

张铁柱,1960年生,院士(格鲁吉亚、俄罗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传动。主要从事车辆新型动力装置的设计与仿真、动力传动系统的匹配优化、整车能量管理控制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拥有知识产权1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邮箱qdzhangtz@163.com。

严天一,1970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开发。主要从事智能汽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环境感知、智能主动/半主动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及其控制策略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及多项校企合作横向科研项目等,拥有知识产权2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在智能悬架控制策略与电子控制单元开发领域具备国内先进水平。联系电话15610012396,邮箱yan_7012@126.com。

赵红,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源集成。主要从事车辆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主持青岛市科技项目1项和横向项目1项,主持完成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和青岛市科协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863及横向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5篇,EI收录6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两次入选青岛大学卓越人才工程。获得了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奖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邮箱:qdlizh@163.com。

于梦阁,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研究方向为车辆空气动力学、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车辆多学科优化等。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养基金)1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严谨治学。邮箱yumengge0627@163.com。

陈焕明,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智能车辆,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先进辅助驾驶等。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出版论著1部。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最新技术发展。联系电话13475853232,邮箱qdchm@qdu.edu.cn。

蒋荣超,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汽车轻量化设计理论与应用。主要从事汽车动力学性能仿真、汽车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复合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结构耐撞性设计等方面工作。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E-mail:rcjiang@qdu.edu.cn。

张健敏,1981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后在中航国际、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工作4年,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源集成,目前研究领域包括:多维度碳材料在储能领域应用,功能化隔膜与固态电解质材料,结构储能一体化复合材料。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多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电话15265206259,邮箱zhangjm@qdu.edu.cn。

王发杰,1986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第三层次特聘教授,青岛市力学学会监事长,研究方向为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计算力学。主要从事新能源/智能车辆关键力学问题研究、汽车NVH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科学计算与工程仿真、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开发等方面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DAAD K.C.WONG Postdoctoral Fellowships博士后项目1项,主持企业横向课题4项,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在内的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为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总引用1280余次,H指数22,H10指数39。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指导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获得青岛大学优秀硕士和学士学位论文各1篇。教学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系电话17852846787,邮箱wfj88@qdu.edu.cn。

韩敏敏,1990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源集成。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光催化纳米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工作。主持完成省基金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电话13156879515,邮箱han90v@163.com。

郑莉莉,1984年生,河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源技术。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与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燃料电池结构设计与系统优化,以及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等方面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岛市博士后项目1项 ,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7项。同时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拥有知识产权2项,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位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欢迎对新能源汽车中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课题组。联系电话15689128691,邮箱llzhengqdu@163.com。

赵清海,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进会员。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传动/电动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主要从事电动车辆结构轻量化设计、无人化自动充电装置研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设计等方面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与企业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欢迎对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感兴趣的同学报考。联系电话15092010969,邮箱zqhbit@163.com。

郑宗敏,女,1988年生,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能源化工专业。目前从事新能源新型储能动力电池及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在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催化等领域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分别发表在Adv. Funct. Mater.,Nat. Common.,J. Mater. Chem. A,Small,J. Alloys Comp.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验室具有完备的材料制备、电池组装和测试设备,与国内外若干单位具有良好合作关系,欢迎有志于从事新能源储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联系邮件:zmzheng@qdu.edu.cn

张骞,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轨道动力学/结构振动与噪声。主要从事高速列车车线耦合、车岔耦合动力学测试和仿真、高铁地震预警系统测试、高速铁路车站雨棚动力测试和仿真等方面工作。主持完成省市、铁路局、客专公司、中车集团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拥有知识产权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所主持项目依托实际工程,注重工程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联系电话0532-85953177,邮箱figozq100@sina.com。

邱祥云,1986年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能源电化学及电池材料。201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2013-2017就职于宁德时代,2017-2020于青岛大学做全职博士后,2019-2020于日本Nissan电池总部学习交流,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储能方面界面动力学、材料特性、器件安全及防护等工作。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山东省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1项,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2项,授权5项。以应用研究为导向,基础研究相结合。联系电话13220867768,邮箱qiuxiangyun@qdu.edu.cn

侯方伟,1990年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构振动测试以及振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研究生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欢迎对结构振动测试、分析以及控制等方面感兴趣的学生报考。联系方式:17813235652,邮箱:houfw@qdu.edu.cn.

卢宪玖,1989年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摩擦学/生物力学。主要从事滚动轴承的热弹流和混合润滑研究,人工关节的生物摩擦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注重算法、程序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欢迎对滚动轴承和人工关节润滑数值分析感兴趣的同学报考。联系电话:18963418630,邮箱:xjlu@qdu.edu.cn。

李希超,1987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钠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主要从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和器件研发,燃料电池连接体材料及防护涂层开发等方面工作。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2019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铜奖。欢迎对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课题组。联系电话15689128783,邮箱lixichao2015@163.com。

邱林,199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第五层次特聘教授,美国数学会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研究方向为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技术/计算力学/机器学习。主要从事新能源/智能车辆关键力学问题研究、科学计算与工程仿真、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开发、机器学习理论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欢迎对所述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报考。联系电话17860769321,邮箱linqiu@qdu.edu.cn。

Copyright© 2022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