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导师简介2023

上传时间 :2023-03-29    浏览次数 :

王德昌,男,教授,山东省能源学会理事,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Applied Thermal Energy》、《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等国际期刊审稿专家。目前为止累计发表专业相关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有27篇被SCI收录,EI收录论文11篇,会议宣读论文12篇,8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受海尔集团、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常发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等委托的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博士基金项目在鉴定评审结论为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评价为优秀。主要奖励: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山东省教育厅优秀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两项,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第七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6年起被聘为二层次(2014)、三层次(2010、2012、2013年度)、四层次(2011年度)和五层次(2006年度)青岛大学特聘教授。2012年10月—2013年4月赴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太阳能沼气能多能量互补冷热电气联供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冰箱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研究;热泵干燥技术与应用研究。

联系邮件:wdechang@163.com

吴荣华,男,1976年生,汉族,湖北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0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站工作;2010年5月进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工作,担任项目负责人;2012年9月被聘任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创建了山东省低值能源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吴荣华教授先后担任《暖通空调》、《地源热泵》等多家杂志的编委,先后入选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及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清洁能源供热空调技术的研究与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主要包括低品位能源利用、太阳能及空气能热利用、热泵节能技术、相变储能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等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包括城市原生污水热能资源化工艺与技术、基于疏导换热的污水及地表水热泵供热供冷、污水用强化换热技术研究与应用、冷水相变储能供热供冷技术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青岛市科研项目及企业横向委托项目等二十余项。累计出版专著2部,编著2部,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包括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及青岛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等。

中心实验基地装备有成套热泵供热系统综合性能测试平台、流化床防除垢实验平台、相变储能实验平台及各种实验仪器设施等,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欢迎有志于从事清洁能源供热、低品位能源开发及热泵节能技术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

联系邮件:wuronghua18@126.com



杨启容,女,1970年生,汉族,重庆人。青岛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青岛市教学名师,获得青岛大学师德标兵、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第三届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热能工程分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能源开发与转换利用方面的研究,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Fuel、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Renewable Energy、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化工进展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污水用强化换热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发”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1项、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厅级科研奖励1项。

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转换利用与技术:(1)储能与储热技术;(2)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3)碳中和理论与技术;(4)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理论与技术;(5)热工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联系邮件:luyingyi125@163.com

郑艺华,男,1973年生,汉族,山东人。青岛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担任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科技厅和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具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食品和生物医学的学术背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0806036),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No.ZR2014EEM004)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5GSF117019);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组织并参与各类工程项目多项;高级程序员,开发多项CAI、E-learning以及工程系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十余篇,合编教材和著作并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十余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几十项;近年来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其中王丽影获2013年度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现从事热管理、热物理测试及其传热传质研究。

联系邮件:yihua.zheng@qdu.edu.cn

马永志,男,1972年生,汉族,山东人。青岛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山东省内燃机学会会员,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骨干成员。从事智慧能源、新能源、能流(机械、液压、热、电磁等)能效研究。学术成果方面,授权国家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收录。编著出版大中专教材、参考书籍16部。科研项目方面,主持完成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公益性科技攻关类)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市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完成青岛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项。

实验室装备有液压试验台、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及代码生成软件、换热器实验系统、电池量热仪、环境适应性检测设备等,与国内外若干单位具有良好合作关系,欢迎有志于从事新能源发电、智慧能源、能流(机械、液压、热、电磁等)能效研究、节能动力循环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

联系邮件:hiking@126.com

姜华伟,男,1984年5月生,汉族,山东人。2013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生导师,能源动力及动力集成党支部书记,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热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和生物质燃烧,生物质和煤气化过程中可燃气生成、焦油脱除以及气化气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和计算颗粒流体力学分析,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灵活性运行和床压波动物理机制与控制,流化床气固两相流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光伏光热一体化太阳池的储能特性等。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各1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各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或于国内一级学报发表论文13篇,另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1篇;近五年发表论文刊于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国际知名期刊“Energy&Fuels”,以及“过程工程学报”、“煤炭转化”、“洁净煤技术”等中文核心期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洁净煤发电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传热学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现代企业生产流程及管理实习等。

实验室安装有2套热态流化床实验台、垃圾焚烧回转炉、一维沉降炉、管式炉等,测试分析仪器有烟气分析仪、气体检测仪、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与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高校具有良好合作关系,欢迎有志于从事流化床燃烧和热化学转化、生物质与固体废弃物焚烧和气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研究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

E-mail:jianghwwh@qdu.edu.cn

宋庆路,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实验室主任,青岛市“金种子”人才,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2015年于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2020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能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混合工质相变传热传质、大温跨制冷与热泵、传热强化理论与技术等研究。近两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博士后基金、青岛市“金种子”人才基金、中科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多项。目前累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论文二十余篇,担任《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等期刊审稿人。教学方面,主讲《制冷原理与设备》《工程热力学》《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获机电工程学院青教赛二等奖。

欢迎对新能源、制冷、热泵及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感兴趣的同学加入青岛大学能源低碳利用研究团队,科研氛围浓厚、科研经费充足。

联系方式:电话,19863735223,邮箱,sql@qdu.edu.cn

孙杨,男,1992年3月生,汉族。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青岛市“金种子”人才,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2020年6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目前主持青岛市人才项目、企业委托项目3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篇,获国家专利授权十余项。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报》《Applied Ener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主讲汽轮机原理、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等课程,曾获得青岛大学青教赛三等奖、青岛大学微党课竞赛三等奖、机电工程学院青教赛一等奖、机电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等奖项/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奖项。主要研究方向:能量系统分析理论、大型燃煤电站灵活低碳优化理论与技术、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

联系方式:sunyang@qdu.edu.cn;sunyangeric@outlook.com

李昭莹,男,工学博士,讲师,在职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青岛市“金种子”人才工程。东南大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职博士后。主要从事生物质热化学能源化利用、有机固废新型高值化利用、分子动力学理论分析等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1项、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项目1项、横向课题等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等教研项目1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5篇,担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Fuel》、《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为本科生开设《燃烧学》,参与开设本科生课程《热工学》、《传热学》,参与开设研究生课程《论文写作》、《热能动力前沿》。

热忱欢迎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报考本课题组(杨启容课题组)研究生,共谋发展。

联系方式:zhaoyli@qdu.edu.cn

王肖禾,女,1991年生,汉族,工学博士,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硕士生导师。2014-2020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20年至今在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太阳能热利用、能源系统集成等研究。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市人才项目等3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等,累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能源工程管理、热工学、热力发电厂等。

主要的研究方向:太阳能热利用、超临界CO2动力循环系统集成、能源系统热力学分析等。欢迎有志于从事相同研究方向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wangxiaohe100@126.com

皮信信,男,1990.11,汉族,山东济宁人。讲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后。山东省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碳基材料可控制备及CO2捕集;碳基功能材料电催化机理与应用研究;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现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青岛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用研究项目1项;宁夏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青岛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7篇。为本科生开设《燃烧污染物控制原理与技术》,参与开设研究生课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前沿》。

欢迎对新能源、新材料及电催化感兴趣的同学加入碳纳米复合纤维制备研究团队,科研条件充足、研究氛围良好。

联系邮件:pixinxin@qdu.edu.cn

李友平,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青岛市“金种子”人才,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2021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火焰中多环芳香烃和碳烟生成特性的激光诊断及生成机理研究。于2021年12月加入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担任本科生《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及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热能动力前沿》等教学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催化净化、低碳燃烧能源技术、火焰燃烧合成功能纳米材料,已发表SCI论文10篇,会议论文5篇。

热忱欢迎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报考本课题组(杨启容课题组)研究生,共谋发展。

联系方式:youpingli@qdu.edu.cn

林己又,男,1992年生,汉族,黑龙江人。202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师。主要从事清洁能源供热、中低温余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纵向项目5项,横向项目3项;研究成果获2021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联系邮件:hitlinjiyou@163.com

周赛,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工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讲师,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202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制冷行业领域相关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热驱动制冷技术、低品位能量转化与高效利用、制冷与空调系统装置仿真与优化、复叠低温制冷技术等。目前已累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五篇,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防军工委托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欢迎有志于从事制冷与低温工程行业,对制冷与空调、热驱动制冷等相关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

联系邮件:zhousai@qq.com

郑宗敏,女,1988年生,汉族,山东人。青岛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能源化工专业。隶属于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骨干成员。目前从事新能源新型储能动力电池及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在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催化等领域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分别发表在Adv. Funct. Mater.,Nat. Common.,J. Mater. Chem. A,Small,J. Alloys Comp.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验室具有完备的材料制备、电池组装和测试设备,与国内外若干单位具有良好合作关系,欢迎有志于从事新能源储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

联系邮件:zmzheng@qdu.edu.cn

Copyright© 2022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