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主页  |   网上办公 | 收藏

  • 首页
    • 公告栏
    • 新闻之窗
    • 科技创新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教师简介
    • 工业设计系
    • 工程设计及理论系
    • 机械设计及制造系
    • 车辆工程系
    •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 工程训练中心
    • 外籍专家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科研工作
    • 科研机构
    • 科研队伍
    • 科研概况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实验室建设
    • 工程训练中心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实验室
    • 机电实验室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
    • 车辆实验室
  • 学生工作
    • 思想教育
    • 招生就业
    • 职业规划
    • 心理健康
    • 奖助管理
    • 学团动态
    • 学子风采
    • 乐知乐教
    • 学生组织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组织建设
    • 学习园地
    • 党员风采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校友信息
  • 对外交流
    • 学术讲座
    • 服务地方
    • 合作交流

    学生工作

  • 思想教育
  • 招生就业
  • 职业规划
  • 心理健康
  • 奖助管理
  • 学团动态
  • 学子风采
  • 乐知乐教
  • 学生组织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思想教育 >> 正文

缅怀汪国真先生:微笑着走向生活

2015年04月05日 00:00  点击:[]

来源:光明网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汪国真

2015年4月26日,他带着“追求”,向着“地平线”,走到了“远方”,留给世界的是“背影”、信仰和满满的诗的记忆,将青春与信仰的阳光洒进70后的思想视窗。

诗歌是文坛花圃中的玫瑰,“汪诗”是诗坛的复叶六瓣玫。字里行间,他的诗,价值不仅仅在于美丽了文字,还在于闪烁着哲理,更在于塑造了信仰。

在那段文化开化,思想转弯的时代节点,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从《学校一天》到《热爱生命》,从《山高路远》到《走向远方》,从《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如果生活不够慷慨》到《挡不住的青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从诗歌不被认同的坚韧到热变神州大地的淡然,都注定了他终究会开启诗坛神话。

“汪诗”如歌,虽然不讲博古通今的遣辞用典,也不修学贯中西的艰涩哲学,但他的诗依然采撷了古今中外的诗歌因子,他的诗是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迪金森诗歌的四重奏,将抒情、凝练、警策、清丽融为一炉,随着心灵的跃动尽情讴歌,伴着生命的音乐倾情起舞。

“汪诗”简洁,有如“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汪诗”励志,有如“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诗”大气,有如“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汪诗”思辨,在谈恋论婚时,他认为“初恋不一定能够成功,却是幸福的;婚姻,已是一种成功,却不一定幸福”。高中时代,身处山东高考“魔鬼训练营”,第一次读他的诗,就永久喜欢上了,克服巨大的学习压力,偷空去反复吟诵汪诗,抄进日记,写上胳膊,刻进心中。在吟诵之中发现感受美学、砥砺意志、不断学习、持续奋斗。

生命不是负担,但却是不乏伤痕的自我雕刻的过程,也是一段颠簸沧桑的路程。有信仰的人即便深刻经历了红尘陌上的世态炎凉、价值错位、黑白颠倒,也依然相信有个人在路的尽头等他,有件事情需要他去牵手。汪用生命思考,用智慧创作,因而他能让朱唇成诗,让青春成诗,让阅历成歌,让信仰的光明照亮匆匆的流年,让信仰价值的照进青年彷徨的角落。

青春因短暂而珍贵,因纯粹而美好。“汪诗”延长了青春的防线,让空洞的纯粹有了生动的内容。“汪诗”连同健美裤、吉他、“四大天王”一同成为70后在90年代青春记忆的珍贵标志;先生连同海子、舒婷、席慕蓉一同成为一代人精神旅行的美好驿站。

有人说,汪国真的诗是一种名言的炒作、哲理的翻炒,甚至有人对汪诗嗤之以鼻。其实,诗歌如果没有国界,那么更不会有等级。学院派会以正统自居,以引经据典为能事,以唐章宋法为自傲,认为诗歌是文坛的圣器,但不免将诗歌流弊成艰涩难懂、束之高阁的文坛祭器罢了,另一方面,学院派又怎能保证自身没有山头文化、诗歌流派“近亲繁殖”的嫌疑呢?如果文坛也法古,香山居士白居易不也高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发起了改良诗风的新乐府运动么?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汪诗”何止是存在,他让诗歌不再艰涩,不再神秘,走向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他的诗让诗歌流行并美丽了整个春天,影响并激励了一代人。如果文化的百花齐放已经上路,那么诗歌的百家争鸣必然已经出发。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只要美丽的中文不老”,汪诗永远微笑着走向生活。

上一条:山东2万多“第一书记”扶贫攻坚 下一条:把握学术传统与时代使命

【关闭】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